—— 谋定天下,智取江山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。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三大势力逐鹿中原,演绎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《三国策》并非史书,而是对三国时期政治、军事、外交谋略的总称,融合了《三国志》与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智慧结晶。
这一时期,谋士如云,战将如雨,奇谋迭出,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时代之一。
字孔明,蜀汉丞相,被誉为“智绝”。其“隆中对”定天下三分,六出祁山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
字孟德,魏国奠基者,雄才大略,善用权谋。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统一北方。
字公瑾,东吴大都督,精通音律,赤壁之战中以火攻击败曹操大军,奠定三分格局。
空城计: 诸葛亮于西城大开城门,焚香抚琴,吓退司马懿大军。
草船借箭: 周瑜欲难为诸葛亮,命其造箭十万,亮借大雾用草船诱敌射箭,满载而归。
反间计: 蒋干盗书,曹操误杀水军都督蔡瑁、张允,削弱己方实力。
三国故事流传千年,不仅见于史册,更通过《三国演义》深入民间。其谋略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军事、管理、商业乃至日常生活之中。“智”与“义”成为这一时代的精神标签。
“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,《三国策》所承载的智慧,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读。